计算机网络

Mar 01, 2025 · 2440 字
大学草稿

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
计算机网络的组成:

  • 按组成成分可分为:硬件、软件、协议。
  •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:边缘部分、核心部分。

计算机网络的分类:

  • 按分布范围可分为:广域网、城域网、局域网、个人区域网。
  • 按传输技术可分为:广播式、点对点式。
  • 按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:总线型、环型、星型、树型、网状型。
  • 按使用者可分为:公用网、专用网。
  • 按传输介质可分为:有线网、无线网。

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:

  • 速率(speed):连接到网络上的节点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数据的速率。
  • 带宽(bandwidth):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之间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。
  • 吞吐量(throughput):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。
  • 时延(delay):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。分为传输时延、传播时延、处理时延、排队时延。
  • 时延带宽积(delay-bandwidth product):链路上的比特数量。发送端发送的第一个比特到达接收端时,发送端已发出的比特数量。
  • 往返时间(round-trip time):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到接收方接收到确认信息所需的时间。
  • 信道利用率(utilization):信道有百分之多少时间是被利用的。

交换技术

电路交换:在通信之前,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线路,通信结束后,释放这条线路。简单实用但是利用率低。

报文交换:将报文(message)划分为固定长度的数据块,每个数据块携带源和目的地址,通过交换机转发。通信无需建立连接,但是每次经过节点都需要完整存储和转发数据块,转发延迟高易发生错误。

分组交换:和报文交换类似,但是通过将数据块划分为更小的分组(Packet),每个分组携带源和目的地址,通过交换机转发。分组交换是目前互联网的主要交换方式。

TCP/IP 模型

  • 应用层: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应用层协议。应用层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(message)。
  • 运输层: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。如 TCP、UDP。运输层的分组称为报文段(segment)。
  • 网络层:将数据报(datagram)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。如 IP。
  • 链路层:将数据帧(frame)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节点。
  • 物理层:传输比特流。

OSI 参考模型

  • 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:为应用软件提供服务。如 HTTP、SMTP、FTP、Telnet。
  • 表示层(Presentation Layer):数据的表示、安全、压缩。
  • 会话层(Session Layer):建立、管理、终止会话。
  • 传输层(Transport Layer):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输和错误恢复。如 TCP、UDP。
  • 网络层(Network Layer):为数据包选择路由。如 IP、IPX、ICMP、IGMP、ARP、RARP、OSPF、BGP。
  • 数据链路层(Data Link Layer):传输数据帧。如 SDLC、HDLC、PPP、帧中继、以太网。
  • 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:传输比特流。如 EIA-232C、EIA/TIA RS-449 等。

应用层

运输层

网络层

链路层

物理层

通信基础

  • 信源:产生和发送数据的源头。
  • 信宿:接收数据的目的地。
  • 信道:信号传输的媒介。
  • 码元传输速率(波特率):码元的传输速率,单位为波特(Baud)。
  • 信息传输速率(比特率):比特的传输速率,单位为比特每秒(bps)。

信道的极限容量

奈奎斯特定理:信道能通过的频率有限,高频分量通过信道会衰减造成码间串扰。理想低通信道的极限容量为 2Blog2V2B \log_2 V,其中 BB 为信道的带宽,VV 为信号的离散级数。

香农定理: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,信道的极限容量为 C=Blog2(1+SN)C = B \log_2(1 + \frac{S}{N}),其中 BB 为信道的带宽,SS 为信号的平均功率,NN 为噪声的功率。

编码与调制

数字数据调制为数字信号:

  • 不归零编码(NRZ):高电平表示 1,低电平表示 0。
  • 归零编码(RZ):高电平为 1,低电平为 0,每个比特的中间跳变到 0 电平,可用于同步时钟,但会影响传输速率。
  • 反向不归零编码(NRZI):电平的跳变表示 0,不跳变表示 1。既能传输时钟信号又能保持传输速率。USB 2.0 使用的编码方式。
  • 曼彻斯特编码:每个码元的中间都发送跳变,向上跳变表示 1,向下跳变表示 0。
  •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:每个码元的开始处发送跳变,向上跳变表示 0,向下跳变表示 1。中间的跳变不表示数据。抗干扰能力更强。

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:

  • 调幅(AM):调制信号的振幅表示数字信号的 0 和 1。
  • 调频(FM):调制信号的频率表示数字信号的 0 和 1。
  • 调相(PM):调制信号的相位表示数字信号的 0 和 1。

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:

需要较高的频率来保证数据的精度。还可使用频分复用(FDM)和时分复用(TDM)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。

传输介质

  • 双绞线:最常用的传输介质,分为屏蔽双绞线(STP)和非屏蔽双绞线(UTP)。
  • 同轴电缆:因为外导体的屏蔽作用,具有良好的抗干扰特性,可以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信号。分为 50Ω(基带数字信号)和 75Ω(宽带信号)。
  • 光纤:由光纤芯、包层和包覆层组成。具有高带宽、低衰减、抗干扰、安全等特点。
  • 无线传输介质:无线电波、微波、红外线、激光等。

物理层设备

  • 中继器(Repeater):整形、放大并转发信号。
  • 集线器(Hub):多个端口的中继器,将所有端口的数据转发到其他端口。

© 2025 Saurlax · Powered by Astro